塔爾寺藏文སྐུ་འབུམ་བྱམས་པ་གླིང་威利sku-'bum byams-pa gling),位於中國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的湟中縣魯沙爾鎮。始建於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

塔爾寺位於藏族稱為安多的文化地區。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塔爾寺藏語稱為「貢本噶丹賢巴林」,位於雪域東部宗曲(湟水)之濱湟中縣魯沙爾鎮的宗喀蓮花山中,是被佛教界譽為「第二佛陀、雪域高原智者莊嚴頂飾」的格魯派宗師至尊宗喀巴大師的誕生聖地。因在誕生地奇蹟般長出一棵每片葉上各顯一尊獅子吼佛像的菩提樹,又被讚譽為「第二藍毗尼園」。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著名叢林之一。

大金瓦寺是塔爾寺的主殿,面積約450平方米。殿內有金燈、銀燈、塑、鑄、繪畫、堆繡佛像、法器等,小金瓦寺則為護法神殿,殿內有白馬、野牛、羚羊、猴子等標本,並存有跳神等宗教活動的器物。在寺前,還有雄偉壯觀的如意寶塔,整個寺宇建築具有藏漢結合的風格,每年農歷正月、四月、六月、九月舉行四大法會,十月、二月舉行小法會,尤其是正月十五的大法會,以許多美妙的宗教傳說、神話故事為題材,制作藝術水平很高的三絕──酥油花、壁畫、堆繡,吸引了無數藏回蒙等群眾來寺瞻仰朝拜。

酥油花相傳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鬆贊幹布聯姻時,當地佛教徒為表示尊敬,在公主從長安出發時帶去的一尊佛像前供奉一束酥油花,後在西藏成為習俗。其後傳到塔爾寺,而塔爾寺的酥油花塑得非常精巧,形象逼真,逐漸成為一絕。每年春節前幾個月,酥油花藝人便將純淨的白酥油,揉以各色石質礦物染料,塑造成各種佛像、人物、花卉、樹木、飛禽、走獸,有的還組成宗教故事、人間天上生活及神話故事等。每到農歷正月十五日燈節會上將做好的酥油花展出,一年一度,成為寺內盛會。




塔爾寺位于西寧市西南約30公裡的湟中縣魯沙爾鎮,古稱佛山,藏語稱為袞(音gun)本,即十萬個佛像的意思,是我國喇嘛教(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是黃教著名的兩大寺院之一,明代始建,歷時400餘年,已成為擁有殿宇、經堂、佛塔、僧舍30餘座建築的古建築群,並成為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全國及東南亞亦享有盛名。


塔爾寺四周群山環抱,狀似八瓣蓮花,視地觀天,陵澗起伏,狀如八輻法輪。祥光照射下的梵宇佛寺獨具風格,宮殿式建築與平頂式建築依山就勢,巧妙布局。巧奪天工的雄偉建築,恢宏壯觀,氣勢磅礴。體現了藏漢文化交匯融合的特色和風格。佛殿、經堂內供奉的佛、菩薩、阿羅漢、神像等不同質料的塑像造型精美。





壁畫有的直接繪于牆上,有的繪于棟梁上,更多的是繪于布幔上,懸掛或釘在牆上。壁畫染料採用礦物染料,色澤鮮豔,經久不褪。每年六月觀經會上,將繪有大佛像的數十丈長的布幔在山坡上高高掛起,謂之曬佛,圍觀瞻仰者常達數萬人。
堆繡是用各色綢緞剪成各種形狀,塞以羊毛、棉花之類的充實物,在布幔上繡成具有明顯立體感的佛像、佛教故事、山水、花卉等,是一種獨特的工藝美術品。


塔爾寺藏語稱為「貢本噶丹賢巴林」,位於雪域東部宗曲(湟水)之濱湟中縣魯沙爾鎮的宗喀蓮花山中,是被佛教界譽為「第二佛陀、雪域高原智者莊嚴頂飾」的格魯派宗師至尊宗喀巴大師的誕生聖地。因在誕生地奇蹟般長出一棵每片葉上各顯一尊獅子吼佛像的菩提樹,又被讚譽為「第二藍毗尼園」。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著名叢林之一。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刦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感恩瑤池金母下凡塵,聖蹟真容度世人--祈盼大德們蓮園普渡--復古收圓--團結力量大!

請上圓通寶堂網站http://www.ytbt.org

如是我見見證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ytbt/ytb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圓通寶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