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寺,全稱直擇為喜足尊勝洲,簡稱甘丹寺。也有學者稱其為具善寺極樂寺 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它與哲蚌寺沙拉寺合稱三大寺,合盛時期有近4000僧侶。雖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毀殆盡,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後來重建的,而且文物也已經流失得差不多了,但如果你對藏傳佛教有格外的興趣,這裡還是不容錯過的。 

中文名甘丹寺 外文名Dga'-ldan; Gandain 建立時間西元1409所在地點拉薩達孜縣

特點黃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

 

甘丹寺,位於拉薩達孜縣境內拉薩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旺波日山猶如一頭臥伏的巨象,馱載著佈滿山坳、規模龐大的建築群,充分體現出傳統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因地制宜,寺廟傍山而立,群樓重疊,巍峨壯觀。 

該寺是黃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廟,它是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親自籌建的,可以說是格魯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賜名為永壽寺。  

該寺是格魯派的祖寺,與哲蚌寺、沙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清世宗曾賜名為永壽寺。寺院全稱甘丹朗傑林,甘丹是藏語音譯,其意為兜率天,這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可見該寺僧侶信奉彌勒淨土。宗喀巴的法座繼承人,曆世格魯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於此寺。寺內還保存著歷代甘丹赤巴的遺體靈塔九十余座,並藏有許多明代以來的文物和工藝品。  

甘丹寺,始建於明永樂七年(西元1409年),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在帕木竹巴闡化王紮巴堅贊和內鄔示本仁欽桑布等地方政權首領的資助下創建的第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宗喀巴從此長居此寺,轉大法輪。大師圓寂後由其大弟子賈曹傑·達瑪仁欽(西元1364年~1432年)和克主傑·格勒貝桑次弟繼承他的法座,稱為座主(赤巴),從此則產生了甘丹赤巴的傳承系統。

甘丹寺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50多座建築組成,主要由措欽大殿、宗喀巴寢殿、羊八犍經院、宗喀巴靈塔祀殿、絳孜紮倉、夏孜紮倉及23個康村、20個米村組成。措欽大殿、絳孜紮倉、夏孜紮倉及23個康村、20個米材組成。措欽大殿(意為大經堂,即大雄寶殿)建於1409年,寬43.8米,深44.7米,有大柱108根,可容納3300名僧內同時誦經。

最初(西元1409年)是在達孜宗本索朗多吉的資助下修建的三層大殿,約在1720年由藏王加蓋了金頂,1749年由晉美多吉進行了擴建,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殿內主供的是未來佛強巴佛,後增供宗喀巴等鎏金銅佛。殿中設有五隻金色獅子承抬的法座,名為甘丹拾赤,也就是由宗喀巴創建黃教後的法座。殿后左側有一小殿,門額上有一組兜率天的影塑,塑造技藝極其精細逼真。小殿內有宗喀巴靜坐的禪床及純金汁書寫的全套《甘珠爾》和《丹珠爾》藏文大藏經。殿內的設置、供器、裝飾等物均系明代文物。大殿中有一根大柱很奇特,它離開地面有一掌厚的距離,到甘丹寺朝佛的人都要摸一摸柱底,以祈禱吉祥。

  

             活佛上師與甘單寺廚房喇嘛結善緣

 

甘丹寺共有23個康村,每個康要都有一個小經堂,大多為二層樓的建築,面積都在400平方米以上,一般可容200名喇嘛同時念經。有的康村下面再設米村,米村是寺廟最基層的管理機構,甘丹寺共有20個米村。此外,還有修建甘丹寺的主要施主達孜宗本在甘丹寺修建的高達9層的宮宇


哲蚌寺黃教六大寺廟之一,原名是吉祥永恆十方尊勝州,藏語意為堆米寺積米寺藏文全稱意為吉祥積米十方尊勝州。它坐落在拉薩市西郊約十公里的根培烏孜山南坡的坳裡,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紮西班丹於西元1416年創建。解放前該寺僧眾超過一萬人,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擁有141個莊園與540多個牧場,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

哲蚌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與甘丹寺沙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位於拉薩西郊更丕烏孜山下。整個寺院規模宏大,鱗次櫛比的白色建築群依山鋪滿山坡,遠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語意為"米聚",象徵繁榮,藏文全稱意為吉祥積米十方尊勝洲,它是格魯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中文名哲蚌寺 外文名Drepung Monastery 建立時間西元1416年 所在地點拉薩市  特點格魯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哲蚌寺主持贈活佛上師禮物

                                 哲蚌寺主持贈活佛上師禮物
                              

                                     甘單寺主持給大家加持

                                      甘單寺主持給大家加持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哲蚌寺主持獻哈達給活佛上師

西元1464年,哲蚌寺建立僧院,傳授佛教經典寺院占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規模宏大。寺內原有七大(經學院),後合併為洛色林、果莽、德揚、阿巴四大劄倉,西藏眾多的名僧大都曾在此學經,最盛時有僧眾近萬人,是喇嘛教最大的寺院。明萬曆六年(西元1578年),俺答汗贈以"聖識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的尊號,達賴喇嘛一稱即始於此。索南嘉措得此尊號後,又追認其前兩世為第一、二世達賴喇嘛。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受清朝冊封之前,一直住在該寺。由於曆世達賴喇嘛皆以哲蚌寺為母寺,因此該寺在格魯派寺院中地位最高。




                                          哲蚌寺天現神蹟

                                            哲蚌寺天現神蹟
  

哲蚌寺寺內的主要建築大都是明兩代陸續修建的。寺院的主要建築大經堂雄偉壯觀,有183根立柱,柱上的雕刻十分精美,還有精美的織繡經幢、掛幢、唐卡(卷軸畫)以及佛像、壁畫等加以修飾,同時可以容納八千人誦經。寺內還保存有大量藏族的古代文獻和經籍 。




哲蚌寺是拉薩市乃至全藏規模最大的寺廟,其珍貴藏品數量也是相當驚人的。著名的有歷代瓷器:寺內所藏甚多,年代有早至宋代者,而以明清特別是清代為最多,種類多屬壓口杯、小碗之類。各類唐卡:有數百幅,多為明清時代的作品,措欽大殿掛有四幅一組以文房四寶為內容的唐卡,清雅豐富,其中有一套經拆裝、推封冊頁的朱印大藏經,共108幅,裝在54個特製木箱中,印刷頗工,裝幀富麗,夾板精緻,至為珍貴。文殊銅境:通高1.29米,兩面鏨刻文殊坐像,像極優美生動;鏡有華麗檀木圓雕鏡座,雕刻精細,造型精美,傳為第五世達賴時清順治皇帝所賜之物。銅造像:有數千尊,種類甚多,最多的是佛、菩薩和各種祖師造像,其中明永樂年間朝廷齎賜的鎏金銅菩薩像非常精緻,甚為珍貴。古代兵器鎧甲:為數不少,確切年代多不詳;措欽大殿的鎧甲較完整,對西藏文化史和軍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哲蚌寺義工背石磚塊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刦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感恩瑤池金母下凡塵,聖蹟真容度世人--祈盼大德們蓮園普渡--復古收圓--團結力量大!

請上圓通寶堂網站http://www.ytbt.org

如是我見見證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ytbt/ytb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圓通寶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