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語「角布日」意為「山角之山」,這是指藥王山位於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的山角。17世紀末,第巴·桑結嘉措為了發展藏醫,在藥王山上興建門巴扎倉(醫藥院),從各個寺院選拔了部分喇嘛來該扎倉學習藏醫,該扎倉內供有用藍寶石繪製的藥師佛像。漢人由此稱這座山為「藥王山」。這座醫學院一直存在到1959年,又稱「藥王山利眾醫學院」。

 

藥王山西側北面的摩崖石刻,刻滿了上千尊色彩艷麗的佛像,漢人將這處摩崖石刻稱為「千佛崖」。千佛崖是林廓轉經的必經之地。相傳,此處最早的石刻佛像是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的作品。五世達賴所著《西藏王臣記》記載,一日松贊干布來到紅山,見六字真言的幻影自山中自然顯現,當即沐浴淨身,默默祈禱。隨後,他又在六字真言放出的光中見到觀世音菩薩度母馬頭金剛佛像,乃請人照自然顯現的形象,在此處石壁上雕刻出佛及菩薩的像與六字真言。

另一種說法認為,千佛崖是吐蕃第六代贊普赤松德贊為紀念吐蕃藥師玉托·雲登貢布逝世而鑿刻。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此處摩崖石刻最早是由14世紀的貴族多仁班智達出資雕刻。經過無數歲月的不斷雕刻,千佛崖的佛像越來越多。


從千佛崖向里走,可見一座以石板堆砌出來的大塔。構成這座大塔的石板上刻有《甘珠爾》經文。整座塔將由刻有整部《甘珠爾》經文的石板組成。大約1990年代,來自青海的道登達瓦用兩年時間一步一叩來到拉薩,在朝拜了拉薩所有寺廟後,決定在此建一座經塔。自此,道登達瓦每天在藥王山化緣,同時指導工匠雕刻。到21世紀初,該塔仍在不斷堆砌建設中!

 

色拉寺藏文སེ་ར་དགོན威利se ra dgon)位於西藏拉薩市區北郊的烏孜山南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由宗喀巴的弟子「大慈法王」絳欽卻傑在公元15世紀初創建。1982年,色拉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色拉寺內有佛像近萬座,此外壁畫、典籍、唐卡(佛教捲軸畫)、經幡、掛幢等也都遍布各殿。寺內還藏有明朝皇帝贈送的典籍、佛像和法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套用硃砂汁書寫的藏漢文對照《甘珠爾》(大藏經),乃明成祖饋贈絳欽卻傑之物。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用藏文書寫的佛經版本,在藏傳佛教界和版本學領域內都具有非凡的價值。此外如金泥書寫的《大般若經》、白檀木雕刻的十六尊者像、金汁繪就的釋迦牟尼轉法輪唐卡和大慈法王緙絲像等也都是彌足珍貴之物。



絳欽卻傑曾被明成祖明宣宗封為「大國師」和「大慈法王」,因此由他創建的色拉寺也享有了崇高的聲望。17世紀寺院全盛時僧員定額為5500人,僅次於哲蚌寺。到1959年時,寺內有僧侶9000名。

色拉寺喇嘛的一項為人熟知的功課是辯經。實際上這並非色拉寺獨有,只是色拉寺的辯經功課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固定進行,且向遊人開放,故最為著名。比平時的辯經正式得多的是定期舉行的辯經法會,由高僧們展開關於佛法的討論乃至辯論。而每日的辯經,則是眾喇嘛參悟奧義、提高修為的一種輔助方法。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佛光普照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刦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感恩瑤池金母下凡塵,聖蹟真容度世人--祈盼大德們蓮園普渡--復古收圓--團結力量大!

請上圓通寶堂網站http://www.ytbt.org

如是我見見證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ytbt/ytb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圓通寶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