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內的關聖帝君神像

  

            關帝廟內的關聖帝君神像


    關聖帝君附身拜見活佛上師並告知大刀掃落砲彈之事

關聖帝君附身拜見活佛上師並告知大刀掃落砲彈之事

                                  雙鯉抱珠

                                    雙鯉抱珠

 

「雙鯉濕地」是金門最大塊的濕地,其得名由來是因為相傳這裡的地貌呈現風水之說中代表生生不息的「雙鯉抱珠」,當地民眾還建廟命名為「雙鯉古地」,這裡是金門候鳥最大棲息地,似乎正好因印證了這段風水傳說,也為這塊濕地憑添幾分神秘的美感。

雙鯉古地位於南山、北山交會處,始建於清乾隆13年,於民國16年、63年、73年整修。主奉關帝爺,聖誕日為624日。廟內並奉祀周倉,聖誕日不詳;關平,聖誕日為正月13日。雙鯉湖原與慈湖連為一出海口,因為湖的形狀有如兩隻對望的鯉魚而得名。而其對望處有一小洲,洲上建有廟宇,猶如雙鯉迎珠之珠,所以將此廟定名為「雙鯉古地」。雙鯉古地建於小洲上,所以有出水蓮花之說,風水中稱之為蓮花穴。民國58年築堤,變成現在的慈堤、慈湖及雙鯉湖。
「雙鯉古地」為清乾隆間建築,距今約有2百餘年。廟內供奉威武的關聖帝;兩側則奉祀周倉、關平之塑像。相傳「八二三砲戰」期間,古寧頭幾乎被夷為平地,廟的四周也落下數千發砲彈,惟獨雙鯉古地依舊聳立不搖。曾有士兵目睹廟宇上方浮現一紅臉長髯神者,以大刀掃落砲彈,居民咸信即為關帝爺顯聖神蹟。除此「雙鯉古地」還有一神靈之處,據說附近常有水患,可是廟前的三台階卻永遠都不會被海水淹沒,因為台階會隨潮水自動升降。相傳關帝廟為浮水蓮花穴,以往須待退潮方能由石板路至廟中上香,廟地雖小,然而不管擠進多少人,廟埕卻永遠有空間。

國軍進駐後築堤為路,將小港灣築成湖泊,由於形狀如雙鯉戲水,故題名為「雙鯉湖」,與關帝廟大門楣上「雙鯉古地」橫匾相映帶。
且堤岸橫亙南山、北山兩村,為交通要道,而湖面光敞深壑,後因慈堤完竣,海水無法流入,致吾「雙鯉湖」水位日淺,即蘆葦等水生植物叢生覆蓋湖面,景觀全失,今劃為國家公園,重加整修疏浚,已稍有可觀。

 

感恩瑤池金母下凡塵,聖蹟真容度世人--祈盼大德們蓮園普渡--復古收圓--團結力量大!

 

分享喜悅,是一種幸福

請上圓通寶堂網站參悟觀音心法: http://www.ytbt.org/index.htm

隨意窩如是我見見證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ytbt/ytbt

 

請看現場影片you tube網址: http://youtu.be/gOB-lYRN9w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圓通寶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